西安交大苏州研究院2011年工作计划
时间:2011-01-12 00:00:00 阅读量:5123
西安交通大学苏州研究院
苏研院发【2011】 1 号
西安交大苏州研究院2011年工作计划
2011年,是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第一个年头,也是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这对苏州研究院而言,既提供了更多的机遇,也面临更大的挑战。为进一步加快各项事业的发展,苏州研究院在学校和地方政府的领导下,要集中精力做好以下9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力推进研究生院(苏州)建设。在苏州积极发展全日制研究生教育事业的,计划新增全日制研究生80人以上。通过设立西安交大有关学院苏州分院(或相关实验室、研究中心)等方式,加强与驻苏高校、科研单位合作,拓展研究生学习和实习平台。同时,进一步完善苏州研究生导师队伍,争取在苏工作的院内和院外研究生导师人数达到50人,在西安交大本部工作为苏州带研究生的双聘导师30人,建立各项管理制度和服务体系,开展各项活动,丰富研究生的学习生活。
二、加快西安交大苏州科技园建设。完成交大苏州科技园暨苏州思源科技园(江苏省省级科技孵化器)二期2.4万平方米的工程建设任务,为西安交大苏州研究院的实验室、教育机构、科技企业提供空间。进一步增强科教公司的运营和投资能力,及早开展科技招商活动,吸引更多的科技企业和研究机构进驻。同时,组建太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尽快启动研究院太湖低碳环保科技园一期工程建设。
三、加强实验室建设与发展。按照“有教师、有课题、有学生、有经费、有空间、有设备、有产业”的“7有”原则,集中力量,进一步加强电气绝缘、快速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技术、电动车、生物工程实验室等现有实验室的建设,逐步实施研究院10个“品牌实验室和研究中心”计划,并使之更多地成为苏州市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争取有1到2个成为江苏省实验室和科研及孵化平台。齐心协力把研究院各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建设成为科技课题研发、高层次人才培养、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主力军。
四、继续加大对外科技教育合作的力度。扩大与大苏州范围内各区、市政府、企业,以及兄弟院校的科技合作,形成战略伙伴关系。争取新的土地资源,与政府及企业合作新建1个科技产业园,或快速制造产业园。新增2~4个科技合作机构和平台,联合企业
五、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设高科技公司。研究院通过董事会、实验室等桥梁,积极支持和推动秉创科技、秉立电动车、思源投资、望亭升降机等科技企业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进行科学、规范发展;大力扶持博生吉生物科技、临点三维科技等新兴科技企业;加快孵化江苏白雪压缩机、苏州慧科电气、常熟通瑞驱动等高科技企业。积极申报领军人才与领军团队,争取新增领军人才及团队1~2个。
六、做好多方位人才培养和在职教育项目。在配合学校做好西安交大苏州附属中学、西安交大苏州中学少年预科班等教育项目的同时,研究院大力发展在职教育项目,不断提升EMBA、MBA、MIS、金融及工程硕士、远程教育、自学考试等教育项目的招生数量和教学管理水平。研究院教育培训中心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用心推进西交教育培训中心、苏州西交欧瑞动漫学校、华中教育投资公司等教育机构的发展,想办法完善远程教育中心的建设。2011年,各教育项目计划招收EMBA新生25人、MBA新生30人、MIS新生50人、金融及工程硕士新生30人、远程教育新生100人、自学助考新生100人,以及培养动漫人才100人。在注重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实现教育项目招生和教育经费收入双增长。
七、与西交利物浦大学联动发展。建立和扶持由西安交大与西交利物浦大学教师联合成立的科研机构,鼓励两校教师在苏州联合申报国家、江苏和苏州横纵项课题,完善两校导师在苏州培养研究生体制,推进苏州西交利物浦技术转移中心公司发展,使之成为两校教师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
八、加强研究院管理机构建设和党团工会工作。研究院要继续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尽量降低运行成本。加强年终考核与表彰、奖励,实行目标任务责任制。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和工会组织的党群纽带桥梁作用,2011年,适时成立学生党支部,积极发展新党员,努力营造和谐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风貌和工作氛围、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