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公告 > 新闻动态

【媒体聚焦】独墅湖畔 最美“巾帼风”

时间:2013-03-15 00:00:00        阅读量:1814

独墅湖畔 最美“巾帼风”

实验室里,她们是对细微数据也一丝不苟的学者;学术论坛上,她们各抒己见,巾帼不让须眉;面对产学研的对接转化,她们走出实验室,把科研成果输送给社会;在尚未踏足社会的“后来者”面前,她们放下身段,诲人不倦;而面对着更多平凡的女性同胞,她们又摇身一变,是导师,更是朋友……

科技女性及女企业家深入巾帼创业企业学习

    在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高教区,巾帼创新基地正逐渐成为被人“瞩目”的女性发展、提升、服务平台。2011年3月18日,为发挥园区知识女性集聚的优势,提高女性人才的社会影响力和贡献度,独墅湖高教区携手区内外优秀女性人才成立了“独墅湖巾帼创新基地”。围绕着创新工程、牵手工程、爱心工程、素质工程等工作,如今,由众多女性人才所凝聚的正能量在这里不断积聚,汇成独墅湖畔一道美丽“巾帼风景线”。
    智库篇——
    不可小觑的“巾帼”力量
    说“巾帼创新基地”是高教区的“智库”,这并非毫无依据。“在基地成立之前,我们最先创办的是‘女教师联合会’。针对高教区女教师资源优势,我们整合资源,为大家提供了解、沟通、互动平台,实现能量的集合。”独墅湖高教区院校工作处处长邹群告诉记者,为了更好地利用独墅湖高教区高层次女性人才和科研力量的集聚优势,整合资源,协同创新,探索校企强强联手、合作共赢模式,进一步为优秀女性搭建创新、合作和发展平台,充分发挥“半边天”的作用,“联合会”的内涵提升势在必行。
    2011年3月,“女教师联合会”正式“变身”“独墅湖巾帼创新基地”,基地聚集了区内高校的优秀女科技工作者,通过政府搭台、骨干参与,同时聘请优秀女企业家为导师、顾问,形成独特的跨校、跨单位、跨行业的巾帼交流、发展平台。而在原有服务科研女性人才的基础上,基地的服务范围还拓展到女学生、女性白领等。
    “虽然范围扩大,但是推动女性人才的科研成果创新仍然是基地的服务主抓手。我们为区内女性科研人才提供平台,帮她们更好地进行科研成果转化;我们带领企业走进基地,让科研人员在与企业的交流中更好地实现产学研对接,使科研不仅仅停留在一篇论文或一个报告,而真正成为能服务社会的产品。”
    科研课题50余项,其中国家级重点项目8 项、“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5项、省级重点项目18 项、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6项,申报专利41 项,专业覆盖软件、通信、食品、医药等众多领域,国际顶尖杂志收录论文二十余篇。在巾帼创新基地,以30多位优秀女性为核心的创新工程、牵手工程正步步为营,为女性科研工作者的价值实现奉微薄之力,更为独墅湖高教区建立起独树一帜的女性“智囊库”。

    奉献篇——
    以爱给予 以爱回馈
    当生活困难时,这里有爱心基金,有勤工俭学岗位;当学习、创业遭遇逆境时,不妨与女企业家们来一次“亲密”对话,听一听她们的故事,也从她们的经历中获取成长的养分……一直以来,对女性而言,一个环绕终身的主题就是“爱”字,但如何将“大爱”转化为贴合的服务,并让这种“大爱”在交接中不断延续和传承,在独墅湖巾帼创新基地,相信你可以找到答案。
    “我们的‘爱心工程’主要是针对区内的女大学生们展开,而这样的服务不仅仅局限于送物质,更是送精神。”据邹群介绍,让女性企业家走进基地,与女大学生近距离接触早已成为基地的常规化服务之一。“实现学生与企业家的交流对接,让企业家们以她们的亲身经历给予学生创业指导,为有科研或创业兴趣的学生提供成长渠道和社会实践平台,这是‘爱心工程’一直力推的。”
    而除了经验、方法的授予,“巾帼创新基地”还与一些爱心企业对接,设有爱心基金和勤工助学岗位,实时为困难学生解围。“对于‘爱心工程’的搭建,基地也有自己的理解。譬如勤工俭学就不是简单的给予,而是让学生学会在努力中有所收获。此外,我们还成立了女大学生志愿团队,让学生们在得到给予帮助的同时,不忘回馈社会。”

    服务篇——
    让女性拥有更美的天空
    你还在为了每天下班后的无所事事焦虑吗?对于“时尚”的理解,你还只是停留在“穿名牌、开跑车”吗?面对瞬息万变的大环境,你该如何让自己“不落后”呢?……作为一个专为女性打造的服务平台,如何让更多的女性走出狭隘的“小家”范围,参与社会、融入社会,在不断的成长和历练中提升自己,发现自身价值,对独墅湖巾帼创新基地而言,“素养工程”并非只是简单的课题。
    “我们努力借助不同的方式来帮助更多的女性实现素养的提升。譬如湖畔论坛,我们每年会有一两次专门针对女性的固有需求打造主题;我们会邀请女企业家做讲座,让有需要的人对知识产权、创业有所了解;我们还着力依靠独墅湖图书馆的载体优势,为园区白领女性‘量身打造’时尚课堂,实现素质提升。”
    在独墅湖“巾帼创新基地”,越来越多的优秀力量正在集聚。无论是科研创新、产学研对接、爱心志愿,甚至只是最简单的让自己变得更好,基地在促进资源整合共享的同时,为更多的园区女性“打开一扇窗”,让她们更好地挖掘自己,创造价值,撑起巾帼“半边天”。

智本“孵化”造人生价值
“在苏州工业园区,巾帼创新基地是一个‘以智取胜’的女性智囊团,并且成为智本、资本联手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带动相关行业转型升级的大平台。”对西安交通大学苏州研究院副院长、独墅湖巾帼创新基地创新工程与牵手工程的领军人物余海荭而言,成为巾帼创新基地的一员,是荣幸,更是自我价值的真正实现。

    “创新”引领 项目对接“进行时”
    独墅湖巾帼创新基地,当这个名字第一次出现在余海荭生命中时,似乎就已经暗示这将成为一个值得永久追随的事业。“其实对任何一个科研工作者而言,推动科技成果孵化,促进科研成果最终产业化并服务社会是我们的追求。而在独墅湖巾帼创新基地,恰恰为所有的女性科技工作者提供了这样的平台和实现机会。”
    在独墅湖巾帼创新基地,创新工程与牵手工程是两大抓手工程,而余海荭则刚好在这两方面活跃着。集聚独墅湖高教区各院校的高层次女性创新人才,帮助她们在科技成果与新兴产业间实现项目对接,推动院校科研成果转化,实现产学研真正“一体化”对接,在巾帼创新基地尚未成立之前,对女性科研工作者来说,这是一个梦。
    “基地所做的,其实就是平台搭建。譬如带领女性科技工作者对接不同领域企业,在促进技术革新同时,也引领女性人才推动科技创新。而借助这样的平台,也确实有越来越多的女性活跃于科技创新的大舞台。”
    产学研结合促智本“孵化”
    说到“创新工程”,随之而来的就是“牵手工程”。“其实这两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创造科技成果优势,并使其最终产业化而服务社会才是最终目的,但在这中间需要经历一个很长的过程。高校拥有的仅仅是科研和人才优势,市场和产业化的优势在于企业。让企业与高校沟通,促进产学研结合,真正发挥科技创新的力量,这是‘牵手’的目的所在。”
    几年间,余海荭奔走于西安与苏州之间,带回西安的是“产学研结合发展”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理念,为苏州带来的则是人才和科技成果,以及这些科技成果孵化成立的21家科技企业。“在当前的科教发展和经济形势下,让创新与牵手协同发展是必然趋势,而对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的探索则是基地在推动过程中对我的启发。”
    价值实现是最大乐趣
    “将有产业化前景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这是我的乐趣和成就所在。”尽管只是简单一句话,却着实道出了余海荭的心声。从西安来到苏州,数年来忙碌的工作状态一直让余海荭对家人心存愧疚。由于工作关系,不能正常下班回家,女儿初中开始就寄宿学校,就连周末也不能为家人做一顿饭,尽管歉疚,但一想到研究院和巾帼创新基地的事业越做越大,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得以转化,科技人员的价值得以实现,地方产业得以转型升级,一切仿佛都值得了。
    除了科研工作,基地对余海荭更有另一层意义可言。“在这里,我的生活交友圈也得到了拓宽,很多优秀的女性人才聚集在一起,大家资源共享,对实验室和科研最新成果,对企业和产业前沿发展,我们都能得到最及时的把握,并且大家在相互交流中碰撞出火花,这对我的工作都是大有启发的。”


敢想敢做,一切皆有可能

“一想到即使是最初写在纸上的一个奇思妙想,现在也有可能成为大家青睐和信任的‘朋友’,就觉得像是奇迹一样。”在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图书馆副馆长李春梅看来,独墅湖巾帼创新基地的“素养工程”扎根图书馆,结合原有“时尚课堂”,为提升区内女性素养做进一步努力,这一切皆能实现。“在园区这块充满活力和可能性的地方,只要你有想法,又落实于行动,那就没什么是不可能的。”

    “时尚课堂” 让素质“提升”
    早在2008年,“时尚课堂”作为一项服务园区白领女性,为她们拓展业余生活的项目,就已经在独墅湖图书馆启动。“最初馆长给出这一命题时,我只以为又是一个‘硬性’任务,而我们最初围绕时尚主题,所给出的讲座内容也无非是美容、养生、瑜伽等一系列看上去与‘时尚’密切相关的课题。”李春梅笑言,真正“研究”时尚课堂内涵,并把她作为一项有深远意义的项目来培育还得益于自己对项目的切身参与。
    “其实园区的资源优势特别强。从不同领域的优秀人才,到企业家,对于这些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如果真正利用好了,其实可以大有作为。”伴随着活动的持续开展,在受众与组织者的共同参与中,李春梅也琢磨出些“门道”,而时尚课堂也不仅仅再是简单的“时尚”了。
    “我们逐步开始切实立足园区女性的需求寻找话题,从生活、文化、事业发展等不同层面着手,讲座内容涵盖了文学、礼仪、创业;我们还关心处于不同角色下的女性,从婆媳关系到亲子课堂,乃至夫妻之道,无所不包。”让“时尚”从穿着打扮的狭隘定义中走出,却又把“时尚”真正提到一个与园区女性相符的新身份——生活形态的时尚。
    效能辐射 课堂“移动时”
    提到“课堂”,固定的空间似乎是亘古不变的主题,但“时尚课堂”却偏偏“反其道而行之”。从三年前开始,“时尚课堂”就走出图书馆的狭隘空间,其辐射范围正“主动”地向园区企业、社区覆盖,为越来越多的女性送去更丰富的精神生活。“我自己也是女性,我甚至可以从自己身上寻找到他人需要的影子。我们会针对不同女性群体,‘量身打造’她们专属的时尚课堂。”现在,与图书馆“时尚课堂”达成合作的园区企业有十多家;同时,图书馆还通过总分馆将服务覆盖各街道及社区,让更多女性能从中受益。
    除了服务范围的扩延辐射,“时尚课堂”在组织中也不拘泥于固有形式。“我们会贴合大环境推出时尚课题,譬如留学、微信、手机摄影,而针对这类主题,往往高手在民间。”李春梅告诉记者,时尚课堂同样是一个大家自由互动分享的平台,“让民间达人们站出来,分享她们的故事和经验,有时候会比请一个专家更有效。”
    自由土壤“催生”无限可能
    尽管冠上了巾帼创新基地“素养工程”的大头衔,但是对李春梅来说,这将更是一件有挑战力和无限潜力的事。“独墅湖巾帼创新基地本身就是很好的平台。对于她的起步、发展、成熟,我是看着她如何从概念变成方案,再落实到具体实施,乃至现在获得了国家级荣誉,这一步步走来,归结来说,在很多方面,是园区‘成全’了她。”
    在李春梅眼里,园区良好的大平台环境不仅仅体现在氛围的鼓励与政策的扶持,更体现在对于每一个可能性都有着巨大的实现可能。“在园区,敢想敢做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当你在头脑中形成规划之后,不妨落实于行动吧,因为很可能在下一刻,你就成功了。”



编辑 严春霞
2013年3月8日

《苏州日报》《今园区》

 

Copyright © 2008-2025 【媒体聚焦】独墅湖畔 最美“巾帼风”-新闻动态-西安交通大学苏州研究院 All right reserved .
备案号:苏ICP备19050084号-1 . 苏公网安备32059002006491号